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造船专业委员会
 

王志康船厂技革生涯回忆录之二

发表时间:2017-02-02 10:01作者:王志康来源:邮箱WCK

江南造船厂船体车间技术革新组兴衰史

我的技革生涯(二)


从1964年9月开始,在车间主任钱生荣的支持下,成立车间技术革新组。刚开始就我和鲍永春师傅两个人,车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小的办公室(在33工艺组隔壁)。没几天,钱主任又安排了张毛头等两位师傅听从我的安排。4个人正式组成一个技术革新组。


为了能够使张毛头师傅他们能够有一个工作场地,我们在联合车间的南面外墙边上,自己动手搭建了一个简易工棚。就此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我们的技术革新创业之路。


我在原来试制成功的小革新项目——焊剂自动回收器,推广使用在自动焊接上,并开始研究原来在锅炉工段劳动时候,碰到容器内部焊接的麻烦问题,即小直径容器内部纵缝和环缝自动焊接设备的研究。1966年我们试制成功小直径容器内纵缝、内环缝自动焊机。在研制过程中,得到锅炉工段工段长杨启珍和自动焊接师傅郑林寿师傅的大力支持。试制成功以后,又把原来成功的自动焊剂回收器和此设备合用,使锅炉工段的容器自动焊接设备更加完善。


1968年我们又试制成功首台三维空间自动切割机。在试制过程中得到几位切割大师傅夏帮俊、张金林、唐书义等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赞扬。后来也得到来江南造船厂帮助技术改造的日本切割专家佐佐木先生的赞扬,称这是日本没有的,世界第一的发明。


当船体车间主任钱生荣调动去了内地三线建设,包银富成为主任时候,他又为技革组安排了2位师傅,还提供一部旧车床,以便于我们在革新过程中对小零件的加工和修正。


因为有一些成绩,得到车间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再接再厉准备攻克焊接实验室没有解决的,潜水艇军品特殊钢种,焊接前必须严格除锈的技术难题。经过参阅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的压缩空气喷丸无尘除锈机杂志上的介绍,考虑此设备本身必须采用压缩空气源,正好可以进一步推广文丘里管制造真空的气力引射器。经过不断的努力,在1973年圆满地完成了中国特色的真空无尘喷丸除锈机。此真空喷丸无灰尘除锈机试制成功,车间领导马上要求动力科和工具科生产多台,用于潜水艇军品生产。其他生产潜水艇工厂武昌造船厂和葫芦岛造船厂,很快通过6机部,要求江南造船厂协助,制造了数台,送往兄弟工厂。


此项目成功以后,我们马上开展新的技术创新项目真空起吊设备的研制。当时船体车间的大型单面焊接双面成型拼板自动焊接设备是车间的主要生产设备,焊接钢板输送到此设备的焊接平台,采用电磁吊。电磁吊的缺点对于薄板往往2-3张同时被吸附,使整个操作带来一些麻烦。考虑到能够保证单张吸附起吊,国外采用真空吊运。为此我又去上海图书馆查阅国外的文献。同时扩大使用价值很高的文丘里管制造真空的气力引射器的优点。因为设备比较庞大又牵涉到结构,机械,电气,气控,橡胶制品等,多方面技术和施工,花了两年才试制成功,用于了生产。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过程中采用了此项成果。


从1963年开始到1975年,我们船体车间技术革新组5个成员,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以上几个重点革新和发明项目以外,在中间还陆陆续续搞成功不少的其他小革新项目,包括全位置仿形切割机,自动角焊平焊机,水平环向切割机,气力引射器外场雨天平台排水器,气力引射器电焊吸烟器,可控硅肋骨电磁吊具,真空码肋骨装配机,真空码拼板器,手工切割磁性靠尺等等都广泛用于生产第一线。


技术革新组的成绩不断积累,收到车间上上下下的好评。车间准备响应中央抓革命促生产号召,扩大技术革新组力量。同时提供了一个大的办公室(在车间的红房子3楼),收回我10多年一直保留在33工艺组隔壁的小办公室。增加了两位科室下放技术员(金心傅,梁桂芳),同时安排设备组的老工段长沈纪发为技术革新组组长,又增加原设备组庄来定师傅来搞电气。技术革新办公室人员,由原来只有我一个人,一下子变成5个人。我成为双重身份的一员,既是工艺组成员,也是新成立的技术革新组的一员。施工工地上增加了杨雪东师傅并由他带领张毛头,赵聪浦,老高,老孙几位师傅。技术革新成员大大扩大,人丁兴旺。这是车间领导陈国良狠抓技术革新工作的安排。


老金是厂部外语翻译组的,老梁外语水平也不错,日语和俄语他们都能够对付。他们两位技术员信心也很大。虽然对于机械和电气技术以前没有什么接触,想搞新项目就找国外的,起步时找比较简单,有图片,能明白的小项目。凭借他们的热情,很快找了两个日文杂志上的小项目:其一,氧乙炔切割嘴中心孔氧气出口由原来圆柱体型,更改成拉瓦尔型,使其提高氧气出口速度,从而提高钢板切割速度(快速切割嘴)。其二,造船外场施工平台肋骨和船板的大量角焊缝,改成采用重力式滑轨,借助重力焊条自动下滑焊接(重力焊)。经过努力这两项很快试制出来,在现场推广使用。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到1976年,建造远望号航天科考船时,领导把我调回车间工艺组去搞远望号的船用锅炉,这是我大学本科的专业,从此,结束了我的技术革新生涯,专心于我的大学本科专业——船用锅炉制造工艺。


我调回车间工艺组的第二年,船体车间技术革新小组解散了。我在江南造船厂船体车间技术革新小组工作期间完成了以下几项技术革新成果:

1:焊剂自动回收器

2:小直径容器内纵缝、内环缝自动焊机

3:多向切割机(发表在焊接1970.04)

4:真空无尘喷丸除锈机

5:起重5顿的真空吊车

6:全位置仿形切割机(发表在焊接1973.05)


王志康 2017-01-20